(资料图片)
近日,暨南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团队联合汕头大学肿瘤医院、河南安阳肿瘤医院等单位,报道了唾液外泌体(细胞外囊泡和颗粒,EVPs)miRNA标志物用于食管癌早期检测和预后风险分层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李凯、林宇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灏为通讯作者。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早筛早诊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无创、敏感及准确;另外早期筛查之后如何对被检人群进行风险管理,以避免受检个体的恐慌和过度医疗。张灏团队以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鳞癌为模型,开展了唾液外泌体液体活检早期检测,并建立了早期检测后的风险分层模型,用以指导肿瘤早检之后的个性化风险管理。
张灏团队应用高通量芯片筛选唾液外泌体miRNA,通过分析鉴定,建立了6个miRNA组成的唾液外泌体标志物组合。这种唾液外泌体标志物组合可以准确地识别了训练队列中的全期食管鳞癌患者(AUROC=0.968),并在两个独立队列中成功验证。该标志物组合还能够有效地预测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可用于食管鳞癌早期检测和风险分层。
研究表明,高风险因素的合并导致标志物的阳性诊断率大幅上升。考虑高危人群的预测概率,该标志物组合的阳性诊断率达到91.33%。55岁以上的个体阳性诊断率约为80%或更高。因此,该标志物组合在烟酒人群中筛查食管鳞癌具有很好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的高风险地区以及其他食管鳞癌高发国家和地区。
论文通讯作者、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张灏表示,吸烟、饮酒和年龄是全球公认的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其研究表明,唾液外泌体miRNA标志物组合在识别早期食管鳞癌患者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在食管鳞癌早期检测和早期开展患者全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3.06.021
关键词: